
美国的B-2轰炸机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款大型隐形轰炸机,当年只生产了30架,目前在美军中服役的只有21架。但是在2025年10月15日,有美国媒体报道称特朗普宣称美国军方刚刚订购了20架全新的B-2隐形轰炸机。而且他在讲话中极力夸赞这款武器“令人难以置信”,还回忆起在阿拉斯加与普京同行时的场景,称普京曾感慨“这轰炸机真管用”,自己则附和“它们的飞翼太神奇了”,并暗示B-2正是今年6月成功轰炸伊朗核设施的“功臣”。
这番言论看似细节丰富、可信度十足,却在军事圈引发一片质疑——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,B-2轰炸机早在2000年前后就已彻底停产,至今已超过25年,特朗普口称“全新订购”,难道这款轰炸机又要复产了。
展开剩余87%B-2隐形轰炸机的绰号“幽灵”,是冷战后期美国为突破苏联严密防空体系而生的“黑科技产物”,也是美国打造的一款战略轰炸机。上世纪70年代,面对苏联数量庞大的防空导弹与预警雷达,传统轰炸机如B-52已无法正常飞越苏联国土,美国随即启动B-2研发计划,由波音、诺斯罗普·格鲁门公司联合麻省理工学院攻关,该机型于1989年首飞,1997年正式服役。
B2轰炸机最显著的优势在于“极致隐身”:它采用全球独有的飞翼布局,取消垂尾与方向舵,机身融合复合材料与特殊隐身涂层,雷达反射面积仅0.1平方米,配备四台非加力涡扇发动机,最大航程1.1万公里,空中加油后可覆盖全球,既能携带常规炸弹,也能搭载核弹头,是美军“三位一体”核打击体系的关键支柱。
不过,这款“空中幽灵”的命运从诞生起就充满“矛盾”。它的性能固然顶尖,代价却是极高的成本——单架造价高达24亿美元,比同等重量黄金的价格还高,即便财大气粗的美国也仅生产了30架,远低于最初132架的计划。
苏联解体后,B-2失去主要假想敌,加之维护费用惊人(2021年一架B-2因液压故障维修就花费1000万美元),美军早早关闭了生产线,部分图纸甚至已遗失。2021年,美国政府曾公开招标,希望企业通过“逆向工程”仿制B-2的部分零件,足以证明其生产体系早已断裂,“重启生产”绝非简单的“下令开工”。
尽管它是一款20多年前的轰炸机,B-2的实战表现仍多次证明其“宝刀未老”,尤其是2025年6月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,堪称其服役以来的“巅峰之战”。
此次行动代号“午夜之锤”,美军出动13架B-2轰炸机,创下该机型单次出战规模纪录。这些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,玩了个声东击西的战术,其中六架由美国本土,向西跨越太平洋飞到关岛,作出要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样子,同时又有七架B2轰炸机由美国本土向东飞行跨越大西洋和地中海,经多次空中加油后,以无线电静默状态突入伊朗领空,精准投掷14枚GBU-57重型钻地弹(单枚重达3万磅),直接摧毁了伊朗的多个地下核设施。整个打击过程未遭遇任何伊朗火力拦截,任务完成后B-2全部安全撤离,其隐身突防能力与精准打击效率再次震惊外界。
就在此次轰炸后不久,B-2又在拉美地区展现了“威慑力”。2025年10月中旬,有卫星图像与情报显示,3架B-2轰炸机在委内瑞拉附近空域进行长时间巡航,期间与美军加油机、侦察机协同演练。这一行动被解读为对拉美反美国家的“战略警告”——B-2的航程覆盖整个美洲,其隐身能力可轻松突破多数国家的防空体系。对委内瑞拉等国而言,B-2的出现意味着美军可在不预警的情况下实施精准打击,这种“不可预测的威胁”,正是B-2威慑力的核心体现。
也正是基于B-2的优异表现,特朗普对其青睐有加并不意外,但他宣称“订购20架全新B-2”,却显然与现实严重脱节。军事专家普遍认为,特朗普的表述极有可能是“张冠李戴”,将美军最新研发的B-21“突袭者”轰炸机误称为B-2——毕竟B-21作为B-2的“继任者”,才是美军当前重点推进的项目,且“订购20架”的说法与B-21的发展进度高度契合。
作为美国近30年来首款新型隐身轰炸机,B-21在2022年12月首飞,2025年已进入低速生产阶段,计划2026年交付首批作战机型。它继承了B-2的飞翼布局与隐身设计,但尺寸更小(翼展约45.72米,小于B-2的52.4米)、成本更低(单架约7亿美元),更注重“网络化作战”——可携带常规弹、核弹,未来还能搭载高超音速导弹,同时具备指挥无人机、充当数据链节点的能力,甚至能与F-22、F-35组成“全球打击特遣部队”,24小时内机动至全球任一战场。
美军对B-21的定位非常明确:取代B-2、B-1B与老旧的B-52,最终采购量预计达150-225架,首批生产20架是符合其“低速量产、逐步列装”节奏的合理规划。
从这个角度看,特朗普的“订购20架B-2”极可能是口误或信息混淆——他想表达的或许是B-21,却因对装备型号不熟悉,错说成了更知名的B-2。毕竟对普通民众而言,B-2的“幽灵”名号远比B-21响亮,提及“隐身轰炸机”时容易下意识联想到前者。
但无论如何,这一表述已暴露其对军事装备常识的欠缺,而真正值得关注的,是B-21的量产计划:一旦这款新型轰炸机批量列装,美军在印太、欧洲等战区的远程打击能力将大幅提升,其“穿透性制空”作战概念也将逐步落地,这对全球战略格局的影响,远比特朗普的“口误”更值得警惕。
至于特朗普的说法是否属实,目前仍需等待美军官方证实——若真如他所言“订购20架全新隐身轰炸机”,那对象必然是B-21;若坚持是“B-2”,则要么是刻意炒作,要么是对军事现实的严重误判。
但无论真相如何,B-2的“停产困境”与B-21的“崛起计划”,已清晰勾勒出美军战略轰炸机的发展脉络:从“精英少量”的B-2,走向“性价比更高、数量更多”的B-21,而这一切的核心目标,都是为了在“大国竞争”中保持空中优势。
又一个大单来了,印尼将采购我国歼10战斗机!印尼防长:歼10很快将在雅加达上空飞行
史上首次!中国空军战斗机数量首超美国,已超出210架,高端战机战力也更强
“紫火”闪亮登场,“南天门计划”新机型首次亮相!“一机多能”未来或能实用
美媒猛夸歼-35,称其战力强过F-35,并将中国航母从“入门级玩具”变成了“强大对手”
土耳其也开造航空母舰了,这回学的是辽宁舰,山寨版“歼20”将上舰
发布于:河北省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