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普通人买房子,图的不就是个“住得安生”吗?可最近身边打算买房的朋友,十个里有八个都绕开了高楼层——不是说高楼层的窗户不好看,是真住进去才发现,那些“站得高看得远”的浪漫,根本扛不住日常的“糟心轰炸”。
上周我同事小夏住21楼,早上赶地铁的时候电梯突然“罢工”了。她穿着高跟鞋拎着电脑包,爬了20多层楼,到公司的时候裤脚都磨破了,妆也花得像“花猫”,还因为迟到扣了全勤奖。更糟的是她妈,上周刚从老家来住,有天想下楼买个菜,等了15分钟电梯没动静,最后扶着楼梯扶手慢慢挪下去,回来的时候腿都抖得站不稳,直念叨“这楼太高,比老家的山还难爬”。你说这每天上下楼都得“赌运气”,图那点“视野好”值得吗?
再说水压的事儿,我邻居张姐住16楼,夏天的时候想洗个热水澡,结果水龙头出来的水跟“挤牙膏”似的,热水器根本打不着火。她只能端着盆去厨房接冷水擦身子,凉得直打寒颤。更烦人的是洗衣机——因为水压不够,每次洗衣服都得提前半小时接水,有时候加班到十点,连衣服都没法洗,只能攒到周末拿到楼下干洗店,花了钱还得等三天取,你说这日子过得“窝火不窝火”?
还有安全这根“弦”,真不是吓唬人。前阵子看新闻,某小区高层着火,烟顺着楼梯间往上窜得比火还快,住在18楼的住户想往下跑,刚打开门就被浓烟呛得退回来,最后还是消防员架着云梯才救出来的。你想想,真要是遇到事儿,高层的楼梯间全是烟,跑下去得呛成什么样?消防员爬上来也得费时间,这风险可不是“说说而已”。
最坑的还是公摊和费用。
我哥去年买了套108平的高层,结果实际量下来才75平——公摊占了快30%!
物业费还比低层贵了三分之一,物业说“电梯维护、二次供水的费用得分摊”。你说这花了100平的钱,住的是70平的房子,每月还得多交几百块“冤枉钱”,这不就是“花大钱买小空间”吗?
反过来看看中低层,我闺蜜买了5楼,孩子上小学每天自己上下楼,不用接送;老人早上遛弯儿,直接从楼梯下去,不用等电梯。
房价还比高层便宜了12万,省下来的钱刚好买了个车位,多实在!
还有个朋友买了3楼,平时晒被子直接搭在阳台,不用怕风大吹走;晚上睡觉能听到楼下的鸟叫,比高层的“空荡感”舒服多了——这不才是“过日子”的样子吗?
其实咱买房子,核心不就是“住得舒服”吗?高楼层那点“面子上的好看”,根本抵不过日常的“里子糟心”。你说每天为了上下楼提心吊胆,为了水压发愁,为了公摊心疼,图那点“高端”的感觉值得吗?难道买房子不是得优先考虑“踏实”?
反正我身边买了高楼层的朋友,没一个不后悔的;倒是买了中低层的,每天都能笑着跟我讲“今天孩子自己下楼买了冰淇淋”“老人跟楼下阿姨聊得很开心”。你说要是让你选,你是愿意花更多钱买“糟心”,还是花更少钱买“踏实”?
说到底,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“秀视野”的——你说对不?
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